【写在之前】相关内容源于K大老师的基础课程,课程干货满满,每个知识点都讲得透彻易懂、零基础也可放心食用,亲自参加、动手完成作业并让助教们批改更是核心,毕竟自己真正掌握、确认能画出来才是关键哦!
一、基础知识
1 实用主义(70%计算 + 30%视觉修正)
【资料图】
1)不要掉入“非要所有东西都计算确认”才敢动笔的坑里
2)课程中部分是正式图学理论、部分为经验总结
3)遇到很难计算的部分时,通常都靠视觉修正,靠完善速写轮廓,乍看之下无破绽即可
2 最小必要知识
1)先设定“目标”,再根据目标分析“要完成目标所需要的必要知识”
2)让知识点聚焦、不发散,以终为始
3 抓型与抓空间
1)传统美术中的“抓型”:将物体转换成2D线段,画的时候关注斜率、二维坐标系
2)透视具有空间思维:理解抓型中的任一线段,同时具备空间三维坐标系的信息
3)目标是同时具备二维、三维的概念
4 观测点和被观测物的角度决定 单点/两点/三点 透视
扩展学习:sketchfab.com 战神3
1)先建立脑内三视图,建图时注意“抬高”和“往下转”方块的区别
2)每个物体跟摄影机关系都要单独看
3)同一画面中不会只有一种透视
4)自由方块不受地面规则束缚
二、练习方法
1 常犯错误:蹭线,线画不直,线条会飘,反透视
2 刚开始刻意练习时刻用钢笔辅助:钢笔工具+Alt/Crtl/Shift 作调整
3 练习操作:抓地面 → 架设z轴柱子 → 各点连线
1)基本操作:画方块→连连看(找到关键点在方块上的坐标位置,然后连起来)
2)对称物体的画法:N字法
3)空间延伸:倍增法
4 正方体的比例控制
1)正方体的“九九乘法表”
注意:
① 每个正方体都是独立的,只是为了对齐而刚好共用了部分消失点,不要陷入机械的记忆中
② 实战时应该是独立调取想用的方块,但需注意同一画面中应该保焦距的一致性
2)方块的特征:
① 0°/22.5°/45°/67.5°左右两面面积约为 1:3 / 2:2 / 3:1
- 但只是大略定义的角度,严格推敲的话是有误差的
② 45°的左右xy收缩斜率相同
③ 22.5°、67.5°,xy压缩的面斜率很强,另一个面斜率非常平
④ 俯角22.5°,压缩的面要扁一些
⑤ 俯角67.5°,几乎是直接从上方拍摄
- 上方的面收缩幅度很小,压缩的面收缩幅度则要很强
- 大多数错误都是上方的面画的收缩太强,而压缩的幅度画不够
3)当将“正方形个角度下的面积比和透视变化关系”纳入作画系统后,会出现几个变化
① 下笔前开始会思考摄影机和被拍摄物体的角度关系
② 注意到不同角度时透视压缩的变化(下图中正确的应该是A这种压缩效果)
③ 随着练习的增加,开始能够分辨出不同角度间微妙的差异
三、练习核心
1 上帝视角:把整个物体都画完,再加上取景框定出范围,这样画背景比较简单
2 画结构的顺序相同,只有开局方块角度不同
1)用45°理解结构:因为45°角是最好画的角度
① 比例变化直观
② xy轴左右收缩的幅度、斜率相同
③ 22.5°/67.5°时,开始有透视压缩,深度的判断会变难
2)开局用仰角/俯角方块,其他顺序一样
3)开局方块的取得方式
① 桌子/椅子的照片中直接取得透视
② 3D模型
3 观测点的远近会影响收缩的幅度
1)广角镜头:观测点越近,收缩越剧烈
2)望远镜头:观测点越远,收缩越平缩
3)前柱:后柱≈5:4:一般预设的都是中距离镜头,大概是距离 1-2m 看着桌子的收缩
4 一般状况下,x、y轴连线预设为水平:因为都是假定“方块放在地面上”,观测点也是平行于地面观测
5 不需要找到消失点也可以画完透视:找到任意轴同一方向中两条收缩的线,就可以大概推测出所有收缩的幅度(下图即为从“甲“、”乙“两条线推测出其中间三条线段的收缩幅度)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