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14日,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“开好局、强信心、促发展—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”系列新闻发布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专场发布会,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、厅长寇杰介绍,党的二十大以来,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锚定“3815”战略发展目标,深入推进产业强省战略,大抓产业、主攻工业,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。并将继续推动工业增加值“破万亿”,打造新发展格局下产业转移的首选地,破解要素配置难点堵点,探索推进零碳产业园区建设。
超前谋划构建具有云南特色的产业链,对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要求,研究制定了烟草、绿色硅、绿色铝、有色金属新材料、新能源电池、稀土、生物制品等28条产业链提升方案,明确发展目标、重点任务及措施,初步估算28条产业链到2025年预计产值可达到2.5万亿元。
(相关资料图)
全省工业增加值跃上七千亿元台阶
2022年,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.7%,增速居全国第5位,位居第一梯队,全部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1.9%;2023年1-4月,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.2%,高于全国0.6个百分点。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,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继2021年突破6000亿元大关后,2022年再次突破7000亿元大关,达到7197亿元。
工业投资总量跃上新的千亿台阶
2022年,全省工业投资全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,屡创新高,总量跃上新的千亿台阶,同比增长48.8%,居全国第二,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1.2%,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8%,成为全省投资总量最大、占比第一的重点行业。2023年1-4月,全省工业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,同比增长37%,排全国第4位,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5.8%,持续保持全省行业投资总量第一、增速第一的领跑优势。
中小企业户数首次突破百万大关
截至今年4月底,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918户;中小企业户数首次突破百万大关,达到100. 86万户,同比增长23.9%;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达到67户、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805户。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,加快引进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,企业在云南取得了长足的发展。
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84家
截至目前,建成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6个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60个,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84家、国家级绿色园区9个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户,84种产品通过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认定。2022年度4户工业企业入选全国重点用能行业能效“领跑者”企业名单,入选企业数量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一。工业经济质量效益持续提升,2022年,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接近2万亿元,同比增长12.5%;实现利润总额1330.52亿元,同比增长8.2%。
硅光伏、新能源电池等全产业链格局初步形成
2022年,全省绿色硅完成产值1073亿元,同比增长130.9%,成长为新的千亿级产业;新能源电池产业规模迅速倍增,产值达到319亿元,同比增长406.5%,实现从无到有、迅速壮大。2023年1-4月,新能源电池产业、硅光伏产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06.6%、60.9%,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。硅光伏、新能源电池等全产业链格局初步形成,产业垂直一体化取得新进展。
施工面积超1平方公里的重大项目达18个
大项目纷至沓来,企业继续扩大投资,一大批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、当年开工、当年投产,全省施工面积超1平方公里的重大项目达18个。重点州(市)出现吊塔林立、机器轰鸣、人头攒动、振奋人心的项目建设火热景象,不断刷新产业项目建设的“云南速度”。
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入滇发展
充分发挥绿色能源、区位、人力资源等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,抢抓国家产业转移重大战略机遇,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有效承接国内产业转移,中铝、魏桥、神火、其亚、隆基、通威、雅戈尔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入滇发展,形成了文山、红河、曲靖等绿色铝产业发展集群,曲靖、保山、丽江、楚雄等硅光伏产业发展集聚区,沿边德宏、红河等州(市)纺织服装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快速发展,保山产业园、开远市经开区先后被授予“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”和“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”。
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“半壁江山”
在全国领先出台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工作方案,实施财政惠企、减税降费、融资便利、稳岗就业、保通保畅、清欠活企、创新创业、企业培优、复工复产、融通发展“十大专项行动”,落实加力房租减免、加力税收优惠政策、加力融资服务等,组织开展“三进”市场主体活动,积极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,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。2022年,全省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5011亿元,占GDP比重达到51.8%,首次突破“半壁江山”。2023年一季度,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5.2%,拉动全省GDP增长2.6个百分点。
全省千亿级园区增至6个
实施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三年行动,“一园一策”推动打造7个千亿级园区,开展中老磨憨—磨丁经合区招商推介活动,有序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。全省千亿级园区增至6个,五百亿级园区达到10个。累计建成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9个、省级基地41个,建成绿色低碳产业园区10个。2022年,全省园区工业总产值超1.6万亿元,同比增长15.4%。2023年1-4月,全省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806.7亿元,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6%,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作用进一步凸显。
5G基站总数达7.75万个
持续夯实数字底座,实施5G应用“扬帆”云南行动计划,5G基站总数达7.75万个,有效覆盖全部乡级行政区。在全国率先研究提出行业级大数据中心建设指南,实施智能制造示范项目,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和工业互联网特色示范平台,194家企业通过“两化”融合管理体系评定,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数量突破9万户。2022年,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,同比增长52.6%;2023年一季度,实现营业收入701.7亿元,同比增长13.8%。
28条产业链提升推进
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薛贵辉介绍,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大抓产业、主攻工业出台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、新能源电池、疫苗等系列政策措施,超前谋划形成绿色铝、绿色硅、有色金属新材料、新能源电池等28条产业链提升方案,做特做精核桃、咖啡、茶叶等产业,拓展橡胶产业精深加工能力,着力补齐产业短板。
全产业链重塑烟草产业新优势,今年1-4月,烟草制品业增长5.3%,对规上工业增速贡献率达39.9%。充分发挥云南绿色能源优势,推动绿色铝、绿色硅向精深加工延伸,加快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深度融合。2020年底,已建成绿色铝产能580万吨、单晶硅棒和切片产能均达100GW。
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,大力推进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,推动钢铁、有色、化工、建材产业转型升级。云南钛业、文山铝业、云南神火进入国家技术创新示范。
抢抓新能源电池发展风口,大力推进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,成立新能源电池产业工作专班,召开新能源电池现场会。今年1-4月,新能源电池产值增长91.4%。大力推动疫苗、血液制品产业发展,沃森生物疫苗成功出口海外18个国家,国药集团昆明血制首个千吨级血液制品项目成功下线。
“专精特新”成为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工作品牌
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陈钟耕提到,近年来“专精特新”已经成为反复提及的热词,成为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一个工作品牌。
近年来我省采取了一些针对性培育措施,出台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、企业培优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,明确筛选标准和培育措施。目前正在抓紧研究制定“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”,预计将在今年推出。
通过这些努力,我省已经构建了以1947户创新型中小企业为基座、805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骨干、67户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(居西部12省份第5位)为高端、6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为塔尖的优质企业“金字塔”培育体系。
从发展情况来看,2022年,在新冠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,我省专精特新企业仍保持较快发展,4个层级的在库企业户均营业收入1.34亿元、同比增长12%,户均研发费用594.95万元、同比增长23%,户均吸纳就业182人、增长6%,户均上缴税金1418.32万元、增长3%,专精特新企业正在成为我省中小企业的骨干力量。
春城晚报-开屏新闻记者 孙江荭
一审 曹婕
责任编辑 易科彦
责任校对 袁熙
主编 严云
终审 编委 刘超
标签: